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虽然跨境电商在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种类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优势,但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增强、数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中小企业需要借助海外公司和大平台等才能出海,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同比增长19.9%,进口2760亿元,同比增长5.7%。中国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释放,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此同时,进军海外做电商,无论是自建品牌独立站,还是依托国际电商大平台,都绕不开贝宝PayPal和亚马逊Amazon等巨头平台。大量中小企业在借助海外平台出海时常常会面临账户冻结、资金清空等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资金等问题,往往需要借助海外大平台出海,来进一步扩大业务和开拓新市场。此外,卖家与平台签署的平台协议也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体现,一旦纠纷争议出现,跨境诉讼时间长、成本高,中小卖家无法与拥有丰富司法资源的平台方抗衡。加之司法管辖权的问题,大型的跨境电商平台例如Amazon、eBay等,都会在平台协议中约定纠纷由美国法院管辖,这也加剧了中国企业的维权难度。
自2021年5月的“封号潮”开始,各大国际电商巨头的政策不断紧缩调整,许多中国卖家因为大量资金被长期冻结或罚没,经营陷入了困境。病急乱投医的卖家们用搜索引擎查询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还很有可能会得到一些既不经济也不合规的解决方式,甚至有不法分子声称自己能通过黑客技术或找关系的方式帮助解冻资金,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个陷阱。
去年8月,长期从事集体诉讼和仲裁的Mike Vella律师联合国内的律师团队、法律科技及法律运营团队发起了“跨境电商海外权益保护计划”,通过集合大量权益受到平台侵害的卖家,在美国等地发起集体仲裁,共同向国外平台争取合理的解决方案与赔偿。该计划自启动以来获得了国内卖家的积极反响,截至今年6月,已有超过10000名Paypal和Amazon的中小卖家加入到计划当中。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亚马逊卖家开始“两条腿”走路,独立站则成了他们探索海外的重要战场。据了解,独立站是独立于任何平台,提供给卖家所有权、自由地营销推广、建立品牌的外贸营销网站,由于跨境电商出口行业的门槛不高,众多卖家的涌入容易陷入价格战当中。搭建独立站能建立品牌,产生的品牌溢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价格战,摆脱低价漩涡。此外,跨境卖家建立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也可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平台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