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攀升,服务贸易大国地位得到不断巩固,这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我国服务贸易更好地赋能新发展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已达到7850亿美元,为2015年的1.2倍,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比重,也从2015年的8.8%稳步提升至2019年的10.2%。2020年,因受到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的重大冲击,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虽然同比下降15.7%,但是,如果剔除旅行服务贸易,我国仍实现服务进出口增长2.9%。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迅速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6.1%;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长12.9%,规模达到8830亿美元,连续9年位居世界各国排名第二位。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比重,也进一步升至11.7%。服务贸易为支撑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和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贸易新模式、新业务不断涌现。尤其是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服务贸易额的贡献率高达103.5%。其中,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出口优势开始显现,如文化产品进出口,2019年贸易额已达1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8.9%。数字服务贸易增长加速,2015-2019年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从2000亿美元增加到2722亿美元。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0.7%,占比提升12.6个百分点。另外,“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年均增长4.4%,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我国利用外资比重,从2015年的69.8%提高至2020年的78.5%。服务业外资为我国成为全球主要外资流入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和世界上服务贸易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例如: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还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比重也依旧偏低等。同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营造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相比,也存在严重不足。
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要看到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全球供应链变迁、区域合作重组等带来的新机遇。纵观“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新环境,我国尤其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因素对服务贸易产生的效应。
其一,数字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数字和信息技术潜能加速释放并叠加倍增。数字技术革命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加速阶段,深刻改变着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这一方面大大拓展了服务贸易的内涵和空间,并有力提升了服务贸易的精准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因数字技术革命减少了服务贸易壁垒,特别是面对面服务的接触成本(face-to-face cost),更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各种可能性。服务贸易便利化,推动产业朝着智能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借助于近年来我国对数字和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当前我国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移动终端、超级计算等技术和设施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占我国GDP的比重2022年达到了41.5%。这些预示着我国完全有可能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其二,新发展阶段和国内消费的提档升级。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显示,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升,一国不仅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会攀升,而且该国人均服务贸易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置于这样的分析框架,不难看出我国目前服务贸易存在明显的增长空间。经计算,2019年我国人均服务贸易额是560美元,该数据仅为美国的12.6%、日本的17.3%和德国的6.6%,差距很大。“十四五”时期我国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且要求明显改善分配结构,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增长。同时指出,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因此,无论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还是从需求侧管理角度上看,我国服务贸易都将迎来更好的国内发展环境。
其三,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服务贸易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我国明确“十四五”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这必将需要服务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与之相适应,从而倒逼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上讲,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开放条件下,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表现形态,就是科技创新服务贸易、现代金融服务贸易、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换言之,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也和服务贸易发展高度相关。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同样需要服务贸易的繁荣发展,需要高水平的金融服务贸易、科技服务贸易等生产性服务贸易支撑,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更使得先进制造业的附加值中,直接就包含有相当多来自服务贸易的优质要素资源。资料显示,为了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科技服务贸易进口不断扩大。以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为例,2015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为220.3亿美元,2019年已经增加至343.8亿美元,年均增长11.8%。截止2022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口额已增加为444亿美元。
其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十四五”期间,一方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在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而营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具体就服务贸易而言,我国将大幅减少服务贸易进入门槛,继续推动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以及其他区域性双边与多边的服务贸易合作。将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此外,我国将积极参加国际多边经济治理机制的维护和完善,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的制定等。这些都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国际环境角度产生多方面的有利影响。